N
新聞中心
ews center
生態環境部啟動藍天保衛戰計劃 化工園區整體關停進行時!
日期:
2018-08-22
來源:
河北兆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時刻關注環保動態,幫助企業治理污水、廢水、臭水。增強企業環保責任感,促進城鎮文明建設。用行動維護環境,用雙手改變家園,刻不容緩。
保護環境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長遠發展,是造福當代、惠及子孫的事業。黨中央、國務院歷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,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,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。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,堅持預防為主、綜合治理,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,堅決改變先污染后治理、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。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,采取嚴格有力的措施,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,切實解決影響經濟...
環保是整個化工行業繞不開的話題,進入2018年,“進區入園”、環保達標已經成為每個化工企業的經營底線。
位于張家港長江岸線的東沙化工園區建設已有20多年,屬于層次較低的園區,2013年當地政府啟動關停轉型工作,歷時4年成功關閉,園區內17家化工企業按照“一企一檔”,實現了關停并轉妥善安置。至此,東沙化工園整建制主動實施關停完畢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,我國化工園區建設發展開始起步。據中國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最新的統計數據,截至2017年底,全國重點化工園區,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01家。據不完全統計,到2018年底預計化工園區數量將減少100家以上。
回顧10年來的化工園區發展,東沙化工區整體關停并非個例,據不完全統計,07年至今,已有4家化工區整體退市,千家園區內化工企業關停整治。
2018年即將過半,化工園區一場淘汰落后產能、轉型升級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供給側改革正式拉開帷幕。化工區整體關停之勢必將愈演愈烈!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!
近年化工園區整體關停不完全匯總
浙江衢州市衢江化工園區整體關停
2007年9月,隨著衢州英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反應釜的拆除,被省市區三級人大掛牌督辦,列入全省“811”污染整治的重點區域和全省11個環境保護重點監管區之一的衢江化工園區內的49家化工企業全部實行關停。占地面積760畝,年產值5.31億元,年創稅收3000多萬元的化工園區徹底退出歷史舞臺,按時實現化工園區整治目標。
浙江臨海市水洋化工區整體關停
2011年底,浙江臨海市水洋化工區內的所有化工企業全部關停。園區內30多家醫化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轉型升級手段,集聚成6家企業,但區內區域性環境污染問題卻未得到根本解決,周邊居民對化工區的投訴仍居高不下。面對這種情形,市委、市政府決定全面關停水洋化工區。
湖南湘潭竹埠港化工區整體關停
2014年9月底,湖南湘潭竹埠港28家化工企業實現了全部關停,宣告竹埠港化工區正式“壽終正寢”。曾經鱗次櫛比的廠房,如今有的人去樓空,有的已被夷為平地。
昔日,湘江之濱、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境內竹埠港地區,電解二氧化錳產量居世界第一,相關衍生化工產業異常紅火,一度被視為湖南區域經濟的亮點、地方財稅的支柱、穩定就業的依靠。如今竹埠港化工企業整體退出,拆除了湘江、洞庭湖區一顆“巨型環境炸彈”。
浙江寧波印染園區整體關停
2016年寧波市杭州灣新區投入16億元完成38家印染企業占地1100多畝的印染園區整體關停,全市印染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四分之一。
山東50%化工園區將遭裁撤
山東作為化工大省,歷來是化企關注的重點省份。今年3月,山東省副省長王書堅表示,爭取將化工園區縮減到100個以內,力爭在現有基礎上再關閉20%的化工企業。據統計,山東全省有各類化工園區199個,化工生產企業戶數7595家,這就意味著將有50%的化工園區遭到裁撤,超過1500家企業被關停。
年初山東省政府發布《山東省專業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》,《辦法》明確,專業化工園區須遠離所在城市主城區,不處于主城區主導風向上風向。具備集中統一的污水處理設施,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%,設有集中的安全、保監測監控系統。
2018年9月底前完成化工園區、專業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認定的所有工作。在考核頻次上,一般化工園區每三年考核一次,專業化工園區每兩年考核一次。
5月,山東省各巡查組將進駐淄博、東營、泰安、臨沂4市開展巡查。在巡查基礎上,山東省將采取“1+28”安全生產整治模式。
生態環境部宣布,2018-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近日全面啟動。
本次強化督查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,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。生態環境部將從地方環保系統和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抽調大約1.8萬人(次)參與督查行動,重點對京津冀及周邊“2+26”城市、汾謂平原11城市,以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。
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:從全國來說,這三個區域是重中之重,因為這三個地區,無論是從(大氣)污染的程度,以及任務的繁重程度,還是各方面的關注程度,都是重點。
據了解,這些重點區域雖然當前空氣質量繼續改善,但個別地區污染仍然較重。其中京津冀地區仍然是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地區,河北、山西、天津、河南、山東5省(市)優良天氣比例仍不到60%,汾渭平原更是近年來大氣污染不降反升,反彈比較厲害的區域。因此,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督促重點區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責任,加強區域聯防聯控,深化綜合治理,加大各類涉氣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,持續鞏固大氣污染防治成效,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改善。
此次強化督查將分三個階段,圍繞產業結構、能源結構、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4項重點任務,檢查“散亂污”企業綜合整治情況、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、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等。對于排查發現的問題,生態環境部將第一時間向各城市推送,對于工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集中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整體推進不力、責任落實不到位,而且大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的城市,生態環境部將掛牌督辦或者公開約談。對于大氣污染嚴重、重污染天氣頻發、環境質量改善不到位城市,將適時開展中央環保專項督察,并實行量化問責。
第一階段(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8月5日),共4個輪次。對“2+26”城市“散亂污”企業整治、燃煤鍋爐淘汰、部督辦問題整改以及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-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規定的其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“回頭看”。梳理熱點網格、群眾投訴舉報,重點發現新的涉氣問題。
第二階段(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),共6個輪次。對“2+26”城市、汾渭平原11城市開展全面督查,排查工業爐窯、礦山治理、小火電淘汰、“公轉鐵”落實、揚塵治理及秸桿焚燒等方面存在的問題,以問題為導向督促各項任務及措施落實到位。
第三階段(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4月28日),共11個輪次。重點督促“2+26”城市、汾渭平原11城市、長三角地區落實秋冬季減排措施,排查錯峰生產及重污染天氣各項應對措施落實情況。
每個督查組現場督查2周,共安排21輪次督查。“2+26”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,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,長三角地區以安排特別行動組為主,開展不定期督查。
關鍵詞: